如今的市场环境下,满大街都是教培机构,但真正能实现盈利的却不超过 5%。究竟原因何在?今天就为大家详细拆解分下一下,教培机构的盈利体系,来分析分析新手开教培机构,该如何盈利。
一、自身经验与资料准备
其实很多能开办很多年,年利润能达到 100 万以上的教培机构,非仅仅依靠课程优质、教师教学出色,而是他们已经度过新手期,在运营期间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。
对没有经验的新人,刚入不妨多去各类论坛文库、资料社区,青创社资源站,等资源站,看看同行经验案例,一般也都能找到教育培训机构经营管理全套资料包,等参考资料,包括开办筹备资料、运营管理资料、招生方案以及各类表格等,准备齐全教培机构经营管理所需的各类资料,也可以解决新手开办教培机构时遇到的多数问题。
二、盈利的结构与关键点
一、五大结构
1.进店:这是盈利的第一步,关键在于传播,要让原本不知道机构的人知晓。
当家长有让孩子上美术课、书法课等需求时,能第一时间想起自家机构。传播方式多样,如地推、大众点评、短视频、异业合作、扫楼、发传单等。其中,短视频能极大提高传播效率。
在传播过程中,机构的定位至关重要,需明确是服务高端客户还是低端客户,定位要体现在课程、服务、教师以及呈现的各方面,否则吸引来的客户可能与预期不符,导致后续转化困难。
例如,若定位高端却用低价且丑的传单吸引来低端客户,报价时就容易流失客户。地推时,售卖付费体验课(如 19.9 元或 29.9 元)能精准筛选出更易邀约进店且后端更易转化的用户,相较于单纯发传单的广撒网式传播,效果更佳。
2.转化:家长带着孩子进店后,重要的环节是试听课。
试听课并非简单的一节课,它包含三个大步骤:流程、课程本身以及用户体验。流程方面,要做好课前、课中、课后的服务,课前多次提醒家长停车位置、告知课程内容,课中按计划授课,课后及时给家长反馈相关内容。
课程本身要选取最有特色、能切实解决学生问题的课程,比如让孩子能画出自己的创作,解决创作方法、思考、手上功夫以及观察等方面的问题。用户体验则要贯穿始终,让家长切实感受到课程的独特之处,若体验不佳,家长可能觉得被骗,后续转化就难以实现。
3.复购:学生在机构学习过程中,要实现复购,关键在于两点。
一是上好课,教培机构的课程要能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,让学生在一学期内有明显进步,家长也能看到这种进步。
二是注重用户体验,由于教培机构的客户是学生和家长两人,所以在做用户体验设计时,既要考虑学生,也要兼顾家长。例如,在学生生日时,用其作品定制衍生品送给学生和家长,让家长看到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,提升其对机构的好感度。
4.推荐(转介绍):即便课程和用户体验做得不错,也不一定能自然获得推荐。
推荐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,当家长在某些重要体验后,觉得机构特别好,才会有意愿发朋友圈或推荐到小学群等。若复购和推荐情况不佳,意味着机构口碑较差,这对盈利极为不利。
5.教课:教课环节不容忽视,要确保每节课都能正常开展,且课程内容要有意思、有延续性,让孩子愿意主动来上课,避免出现孩子因课程无趣而不想来的情况。
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学生按时上课,进而实现消课,将预付款转化为真正的利润。
二、四大关键点
开店的定位:明确自身定位是服务何种客户群体,是高端还是低端,定位要贯穿于机构运营的各个方面,包括课程设置、服务水平、师资配备等,确保吸引到目标客户群体,为后续的转化、复购等环节奠定基础。
解决客户问题: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服务提供,都要以解决客户(学生和家长)的问题为核心。比如,通过课程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或书法等技能,通过服务让家长感受到重视和便利等。
用户体验:从进店的传播环节,到试听课,再到整个学习过程,用户体验都至关重要。要让家长和学生在各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机构的用心和专业,如通过精心设计试听课流程、提供贴心服务、打造特色课程等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。
外化效果:外化效果直接影响传播效率。如果机构呈现出来的形象、宣传资料、学员案例不够吸引人,即便传播出去,也难以让别人产生好感和认同,进而影响客户的进店和转化。
三、重要指标 —— 消课
消课是教培机构盈利的重要指标,若课消不掉,预付款就无法转化为实际盈利。
要提高消课率,可从以下几点入手:
1.明确约束和规则:从报名开始就向家长强调出勤的重要性,告知每节课都要来,不来孩子会跟不上,若家长不来,及时打电话沟通并安排补课,让家长知道不来上课是有成本的。
2.与任课老师工资挂钩:将销课情况与任课老师的工资相挂钩,让老师重视约课和提醒家长按时上课等事宜,因为老师在课堂和家长群里能更直接地推动消课工作。
3.优化课程内容:确保课程有意思且有延续性,让孩子真心想来上课,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零散、缺乏连贯性导致孩子不愿来上课的情况。
基本上,那些开办多年的教育培训机构,稳定实现盈利,都是搞定这些关键点,建立自己的经营模式,重视消课,通过精心运营和管理,才能实现长久运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